那条小路 文/燕飞侠 转眼之间,退休已经数年。人到生命的转折处,才想到回忆过去,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回忆一步一步走过的每一段路程。此时,我上中学时代学校门前那一段曲折的小路,又开始在我的脑际萦回。 这是一条呈之字形的土路,从校门向东南方向延伸,...
校长的文章(精选20篇)
那条小路
文/燕飞侠
转眼之间,退休已经数年。人到生命的转折处,才想到回忆过去,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回忆一步一步走过的每一段路程。此时,我上中学时代学校门前那一段曲折的小路,又开始在我的脑际萦回。
这是一条呈“之”字形的土路,从校门向东南方向延伸,第一个折弯处是一个小饭馆,第二个折弯处是一片小树林,尽头处是一座露天小剧院。在校学习的三年中,我曾经无数次的徜徉在这条小路上,游玩嬉戏,发泄自己旺盛的生命活力。可是有三次,我却在这条小路上跌了跟头,幸亏有我的班主任老师的扶持,方才重新爬了起来,走到了今天。
我的班主任老师姓胡,教的是语文,却起了一个物理学的名字:元素。胡老师是开封人,四十多岁年纪,名牌大学毕业,一身儒雅之气。个子不高,步履稳健,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上兜里嵌着钢笔,下兜里装着小本子。他经常一早一晚在这条路上散步,见到我们总是笑着点点头,显得极为可亲。刚进校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在新华书店里碰上他,当时我正埋头阅读杂志《翻身文艺》,一直读了三个小时,连中午饭也没有吃。不知道胡老师何时见到了我,他走到我跟前,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喜欢这本书吧,拿回去看吧,我给你买下了。”我感激地说:“谢谢老师!回去我把钱还你。”他笑着说:“好好学吧,钱不用还了。”从此,我对这位老师一直怀有敬仰之情。
我是以高分考进这座学校的,在学校屡次考试中又总是名列前茅。有一段,我自以为“聪明过人”,由骄生惰,竟迷上了小路尽头的那座剧院,有好几个晚上上自习时,偷偷溜出来看戏。剧院演出的是豫剧传统戏《劈山救母》,由豫东名角关灵凤主演。那些天里,无论上课、睡觉,脑子里晃动的都是舞台上那个扮相俊俏、唱腔优美的三圣母,有时连课堂上老师讲的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大约在看戏的第三个晚上,回校的路上,我碰上了胡老师,他说批改作业久了,出来清醒清醒脑子,问我这么晚出来做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说:“和几个同学看戏。”他说:“几个同学?”我说:“连外班的,一共有十几个。”他皱了皱眉头说:“快回去吧,这是违反学校纪律,以后不能这样了。”
我没有想到,第二天在学校的师生大会上,校长竟点了我的名字,说违反学校纪律,给予严重警告。我一时想不通,心里埋怨胡老师,不该因此事向学校汇报我。会后胡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你心里一定在骂我吧!可是你想想,一个晚上逃自习的就有十几个人,不进行大会批评,能纠正过来吗?”随后他又向我讲了一番人生的大道理,说:“我不是给你们讲过怎么写文章么!一个人的人生就像写一篇大文章,也得有一个主题思想。你现在是学生,主题思想就是学习知识,升高中,考大学,一定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看戏并无不可,那只能放在星期天休息时间。况且等你学业成就之后,还没有看戏的时间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把人生比作写文章的,想一想,也就是这个理。从这一次起,我上中学期间,再也没踏进那个剧院一步,我的学习成绩,也由班上第三名一跃而成为第一名。
可是,一个人前进的路,就像校门前这条小路一样,总是弯弯曲曲的。到了二年级时,在一位同班同学的引诱下,我又迷上了用弹弓打麻雀,小路第二个折弯处那片小树林,就成了我中午午睡时玩耍的好地方。这一个夏天,我午睡时间大多都泡在这个树林里。我的学习成绩,也由第一名降到了十几名。有一天我打完麻雀,往回走时,恰在树林边的小路上,碰上了胡老师。我想,这一次他不是在散步,而是特意在这里等我的。他伸手拉住了我,似乎有点愤怒又有点悲伤地说:“你是我的得意学生,你这样做对得住我吗?你对得住每月从几十里外给你送粮送面,供你上学的父亲吗?我给你讲过多少次:‘业精于勤,荒于嬉,毁于随’。你这不是自毁前程么!”我怔怔地站在路边,看着胡老师泪盈双眼,不禁地留下了眼泪。我说:“胡老师,我知道了,你看我的行动吧。”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又重新夺回了第一名。
到了三年级开学时,有个要好的同学通知我,晚饭时在小路第一个折弯处的小饭店集合。我如期赶到,原来是几位同学要我请客,说:“得了第一名,应该表示表示。”我实在无法,只得拿出身上仅有的五角钱,每人吃了一碗捞面。饭刚吃完,只见胡老师顺着小路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快回去,校长找你谈话!”我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黑着脸通知我:“你拿着助学金大吃大喝,学校决定:从下月起取消你的助学金。”这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取消了助学金,我每月的伙食费,每学期的学费、书费,都将无法交付,除了辍学,再也无路可走了。
第二天,我正准备找找胡老师告个别,背行李回家,胡老师又急急地跑来说:“校长叫你,快去。”我犹犹豫豫地站着,不知道又是为什么叫我。胡老师笑着催我:“快去呀!”这一次校长的脸不再那么黑了,反而笑着对我说:“胡老师说了,你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前途无量,不能让你就这样辍学。学校又研究了:保留你的助学金。今后要好好学习,要记住在这次犯错误的教训啊!”我见到胡老师,又一次留下了感激的眼泪。初三毕业时,我以高分考入了郑州市的重点高中,报到时,胡老师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再三嘱托我,要好好努力,一定要上到大学毕业。
胡老师的嘱托,我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高中三年中我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上的一二名。1957年我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西北地区一座名牌大学。当我拿上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母校寻找恩师时,校长告诉我:“胡元素因发表攻击党的言论划为右派,正在接受改造,以后将调离本校,现在谁也不能见。”我含着眼泪蹬车离去。在大学的四年间,我多次写信给他,均无回音。多年以后,当我重新踏着校门前这条小路,多方探寻胡老师的下落时才得知,他被划为右派以后,就被发配到豫东一个县城中学当图书管理员了,不久就已作古。我问:“当年是因何划为右派的?”一个当年的同学说:“他提了一条意见,说学校背后那个专门枪毙犯人的刑场应该搬走,这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就这,就被说是反对党的镇反政策,同反革命穿一条裤子。”啊,我愤怒极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求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算是一条反党罪状吗?公理何在啊!
退休以后,我又特意来到这条小路上,饭馆不在了,小树林不在了,剧院消失了,看到的尽是一片高楼大厦;原母校的初中也晋升为高中。可是,留在我记忆之中的仍然是那条“之”字形的小路,而且永远也不会消失,因为它记录着我生命中一段难以忘怀的成长历程,连结着我青年时代一位铭心刻骨的恩师——胡元素。
回望
文/张书志
我毕业离校后的六十年间,曾三次回到母校的身边,却未写一个字。这次离开时,总是一步三回头,回望绿树丛中母校美丽的校园,那高高的钟楼,钟楼顶上灿烂的星空,回望曾经在母校的时光。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到离家一百多里的湘潭市一中读高中。每学期学杂费,包括膳食费就要六十多元。开学初,父亲用两麻袋各装250斤稻谷,推着鸡公车卖给区粮站,才能凑齐这笔大数目。
十七八岁的后生哥是农村的强劳力,是家庭的顶梁柱。后生哥的我却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优哉游哉地诵读“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夜深,卧听经校园北侧沪昆线上火车“扑嗤扑嗤”的轰鸣声,想起年迈的父母在田里辛苦劳作,其心甚痛,其心难安,总想在课余搞点有偿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有偿劳动何处寻?我们是寄读生,学校管理很严,每天安排得紧紧的。想出去打工,得挤时间,又不能违纪。事有凑巧,有同学打听到当日晚上9点至12点,火车站需要几个临时工卸煤。我们四个来自农村的同学一商量,接受了这个任务。
晚自习后,我们悄悄离开校园,来到雨湖公园北端的湘潭火车站。在站上管理人员安排下,麻利地一铲一铲将煤卸下来。汗流浃背,谁也没有叫一声苦。两个多钟头后,一车皮60余吨煤炭卸到了指定位置。管理人员夸奖我们像小老虎一样干活,比站里的装卸工干得还利索。
卸煤结束,工资兑现,我们每人得到了一元五角钱报酬。车站旁有饮食店,肉丝面一角二分一碗、光头面八分钱一碗。为省钱买文具用品,我们经受住了面食扑鼻香味的诱惑。
取下安全帽,脱掉工作服,我们一身轻松地返校了。来到校门口,大门紧闭,师生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因为擅自离校,我们不敢叫醒传达室的工友开门,于是来到围墙的拐角处翻墙入园。正当我们四个为成功翻越围墙而庆幸,突然雪亮的手电光照着我们,几个护校夜巡队员将我们带到夜巡值班室谈话。
此事惊动了学校最高领导,我们一个个吓岀了一身冷汗。
“他们不是贼,是本校的学生。”清脆的声音飘进了值班室,这声音好熟悉。每期举行开学典礼,从主席台上发出响彻校园的不就是这种既威严又亲切悦耳的声音吗?随后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了值班室。果然是他,我们的校长符石安。符校长在读高中时就参加了地下党,开展学生运动,是个老革命。
我们看见德高望重的符校长,泪水不自觉地滚出来了, 主动承认、检讨了违纪行为,请求学校给予处分。
“坐吧,坐吧!”符校长平和地说,“给什么处分?擅自离校、翻越围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也爬过。解放前搞学生运动,学校当局不准我们上街游行,我就带头翻墙而出。 ”符校长幽黙诙谐的几句话,解除了我们的紧张情绪。他看了我们四个满脸灰尘,说:“夜晚当睡不睡怎么行呢?白天读书做作业,要动脑筋,晚上为抓收入拼命去卸煤,有损健康。如果伤了元气,落下个终身残疾,我心痛,你们家长一定心痛,党和国家更心痛!”
此时,厨师送来几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符校长发话了:“你们拼命卸煤,早已饥肠辘辘。现在,我宣布:处罚吃一碗面。我从不吃夜宵,今晚陪你们吃一碗。”“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处罚呢?”我们破涕为笑,深受感动。
符校长一碗面化解了矛盾,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何为教育,何为恩师。
为了让我们挣些外快,又不影响身心健康,符校长当年让学校有关部门为我们举办了暑假劳动夏令营,组织学生参加有偿的市政基建劳动。20多天,我们赚回了一个学期的伙食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半个多世纪后,回望母校的那一刻,符校长的一碗面依旧温暖着我的心,让我内心柔软而充盈。
符校长早已作古,当年教我们的老师也大都走了,但谷水清清,垂柳依依,钟楼巍巍,母校不老。
红尘不老
第一眼,她只觉得他是个很干净精致的男人,西装革履,头发纹丝不乱。从来没有想到他还这么会居家过日子。
那一点一滴,处处透露着深厚的涵养和极致的优雅。
他从来不会剩下饭菜,在外面的每一餐的饭必定都吃完。她娇气,也怕长胖,总是按粒进食。然后,她吃不了的呢,他毫不犹豫全扒拉进嘴里。她爸妈一起生活了20多年,从来只有***妈吃家人的碗底,她爸爸是绝对不会碰别人吃剩下的东西。但是他第一次和她见面在西餐厅吃饭时,就将她剩下的饭菜吃完了。他不知道当时她的惊讶程度有多大,亲爱的,他怎么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然而他只是不说话,默默将食物吃完。然后离开之后他告诉她,以后在别的场合吃饭,如果吃不了,一定要提前和主人打招呼,让人家少盛些给他,或者先扒拉些给别人。剩太多饭会让别人觉得一个人没有礼貌和修养的。下次一起吃饭的时候,在饭菜上来时,她先没有动,就往他碗里倒了一大半。他却说:“傻瓜,我说的是对别人,和我在一起,你尽量吃,吃剩的我吃也没有关系。”
在他家吃饭的时候,他永远把一切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电饭锅的饭刚好刮得干干净净,盘子里剩下的油腻就拌饭吃掉,碗里吃得连一粒饭粒也没有。她最初不明白何必吃得那么干净,直到她跟着他洗碗的时候,才发现,吃干净了的话,这样子,洗碗也可以免了油污伤手,亦可以节约水资源。
他洗碗的时候也很有讲究,先把水龙头拧出很小的水流,慢慢冲洗油比较少的饭碗。当热水出来时,刚好可以洗油腻的盘子和厨具之类的,热水是最好的去污剂,连洗洁精都省掉了。
当他做这一切的时候,从来没有流露出刻意强调节约的意识,他也没有对她说教过要怎么节约粮食,节约资源。但是他的行动却处处让她受益匪浅。说实话,以前和一个男生一起的时候,就是因为他要求她将饮料最后一点也要喝干净,她觉得好反感,再也没有和他出去过。但是他身上却处处透出的一种由于良好的习惯而形成的优雅,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他知道给她少盛些饭了,她也会将饭吃得一粒不剩然后向他骄傲地炫耀。他不用吩咐,她就自己收拾碗筷,按他的步骤洗碗。要知道她在家里总是嫌碗油腻,从来不肯沾那洗碗池。可是和他在一起,洗碗也可以进行得这么循序渐进,怡然自乐。
细节和习惯决定成败,她开始明白他是一步步走到领导者的地位的。
他几乎不抽烟,只在和她闹得很生气的时候才抽上一支。而且,因为生性的羞怯,他抽烟的时候永远只敢一个人躲在卧室抽。并且,他很注意健康,绝对不会将那有毒的尼古丁吸到肺里。他只是让那烟圈在他嘴里打个圈儿,然后迅速将其呼出。就算他刚抽了烟,竟然还是闻不到一点烟草气息。
平时他也不会喝酒,除非是应酬。作为一个领导,有些应酬那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他绝对也是量力而行,绝对不让自己烂醉如泥,绝对不让自己闹笑话。
他从来不会轻易改变他的作息习惯,多年以来,他总是10点睡觉,次日6点之前自然醒来,闹钟从来也不需要。因为他脑中自有一个钟时刻在滴答着,提醒着他的工作和责任。其实,他原本不用那么早起床。身为学校领导,他大可以在老师们到齐之后再去检查。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要以身作则,所以他永远是第一个去学校的。
不论寒冬腊月多么凛冽的风,他永远第一个站在校门口和老师学生问早。在那些孩子们以后读高年级的学校里,可能甚至几年在校期间永远不知道哪个是校长,但是在这个学校,孩子们每天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他这位校长。
中午在食堂吃饭,他从来不搞特殊,孩子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就和孩子们坐在一样的餐桌上,调皮的孩子们甚至会夹他碗里的菜。在孩子们眼里,他们还不知道校长这个词有着怎样的威严,不知道校长应该是一个学校最高高在上的人。他们只知道他很亲切,只知道他让他们喜欢。
他说,中午在办公室休息的时候,总有低年级的孩子跑进来,在他的桌子上乱翻一通,一会儿问问他这是什么,一会儿问问他那是什么。有些严厉点的老师进来看见自己班的学生不懂礼貌在校长办公室捣乱,就训斥学生:“你们知不知道这是校长办公室?不是你们玩耍的地方!”他听了,就不悦了。温和地笑着说:“校长办公室怎么了?又不是老虎洞,孩子们有选择自己玩耍的地方的权利,我们身为老师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这才是和谐的教育呀。”
有一次,一个孩子拿起了她写给他的,特意放在随时可见的地方的诗歌,不小心撕坏了。他知道这下子她肯定要跟他闹翻天了,又得他哄好久。他的脸阴沉了一下子,但是他还是没有训斥那个犯错的孩子。继续任他们在办公室玩,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后来她其实也很容易地就原谅了他,因为他说:“作为老师,尤其不能训斥孩子,训斥孩子会让他们怕他,他们怕他,以后就不敢表达了。如果表达形成障碍,会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产生糟糕的影响。”他考虑得这样细致周到,她还有什么理由和他生气呢?
他很少在外面铺张浪费和朋友大鱼大肉吃喝,好朋友想请他客,一起聚聚,他就只要别人请他去品茶。他说,在如今这个灯红酒绿,官官皆腐的社会,能够和他一起静下心来去品茶的朋友是可以相交一生的朋友。说来也奇怪,他一个一生清贫的教师还竟然有几位腰缠万贯的朋友愿意和他坐在一起,坦诚相对。他们当中也曾有人劝他离开学校到他们公司去,职位和薪水任他选。他们一方面是出于私心,看中他的才能想让他为自己效力,另一方面,当然是希望自己朋友过得更好一些。
如他曾在一封检讨书中对她这个妻所言:“夫已至不惑,无德无才,枉生四十余载,虽躬身教育,却落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惭愧至极。“
他有时候是惭愧的,因为虽然是当了近10年的校长,但是工资也不过是近两年才涨到2000。住的房子是学校分配的没有产权的单元楼,窗户都破旧得快老化了。直到前年,他才狠心拿出这些年的积蓄将家里装修了一下。毕竟过年老师们来拜年看到了太寒酸了点。可是,尽管如此,面对朋友的盛情邀请,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终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追求。他说,没有哪片天空比校园更纯净,没有什么物质诱惑比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更让他动容。
说到过年,就是那个时候,他也提倡教师们来给他拜年的时候,一切从简。要大家不带东西吧,也不现实。但是他要求大家只需带最普通的礼品,就是说,不需要太破费了,因为他清楚作为一个小城市小学的老师工资并不高。大家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搞这些人情关系,只要把工作做好,他便会感激大家的。
正是这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细节习惯,使得他在学校于无形中树立了威信。学校无人不尊敬、爱戴他。
他热爱自然山水,说只有外面的世界可以让他感觉自己的渺小和谦卑,只有走出去看看,才会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赤诚。他的视野与气度,还有胸襟正是在博大的自然中得到升华的。所以,他每年都要去一个城市旅游。但是他总是把旅游安排到了最经济的程度,花不多的钱,享受一份纵情山水的怡然之乐。
有一次,她问他,“那个某某那么有钱,外面有那么多女人,你和他在一起,有没有把他的生活观念灌输给你?”他就笑:“是啊,他有时候也拉我去洗脚之类的,但是我觉得那种地方很脏。”她又接着问,“这么多年,你一个人走过那么多地方,真的没有在哪个地方风流过一夜吗?据我所知,有些地方的宾馆晚上会有特殊服务自动上门哦。”他抚摸她的头发,轻笑:“你哪里知道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啊?我告诉你吧,我真的觉得那些女人很脏。不是鄙视她们,她们也是为了谋生所需吧。但是,不是我自己的爱人,去和她们做那事,就都觉得脏。这是一种改变不了的偏执吧。”
她很骄傲,她的爱人啊,他就像一株莲花,透着自然的高洁芬芳。尘世再脏再乱,他仍旧伟岸挺立,丝毫不惹尘埃。
然而,很遗憾的是,如此优秀的他啊,不知道是不是天妒英才,正当壮年而患无法根除的重疾,使得她们这段感情又添了阻碍。人们说,她是个傻女孩子,他都一把年纪了,她正芳华青春。因为爱她,所以不忍心伤害她。
她已经想好了,上天既然让她们相遇,一定就是他的苦心安排。也许他觉得他一生实在没有可以挑剔的,不过又太顺畅了些,于是他用疾病来伤害他,同时又派她在他余生生命来爱着他伴着他。
让他,永远记得生命的美好,红尘的不老。
会“说话”的艾草
文/李秀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乡村小学教书时,班里小花同学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都是聋哑人,两人都没有读过书,人也憨厚老实,靠种地为生。但小花家都是山地,靠天吃饭,赶上干旱之年,庄稼没有什么收成,日子异常艰难。
有两年,天气连续大旱,收成减产一大半。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小花父亲又得了肺炎,让这个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小花母亲便不让小花上学了。那个年代,小学生辍学不是个例,有些调皮孩子不愿学习,便回家帮父母种地去了,即便老师三顾茅庐去请,家长用鞭子抽,他也死活不去学校。但小花不同,她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辍学是因家庭原因,而非个人意愿。我将此事汇报给了校长,校长当天就召开了教师会议,号召大家为小花家捐钱。事后校长还亲自和我去小花家,将钱交到了小花父母手上,并承诺,他会向上级部门反映,减免小花的学费。
小花将校长的意思比划给父母看,父母也领会了校长的意思,激动得不知道如何表达。第二天,小花又背着书包上学了,我感到非常欣慰。
那年端午节,我刚到学校,发现学校大门上插了几把艾草。走进校园,看见各个教室以及办公室的门窗上都插了艾草,连学校校工的屋门上也插了,我以为是老校工做的,刚要感谢一番,老校工却告诉我,是小花父母一早插的,不仅将校园门窗上插了艾草,他俩还挑来了两担子搓好了的艾草绳。夏天山里蚊虫多,点燃艾草绳可以驱蚊。
小花父母真是有心人,我知道这是他们感恩的方式,虽然不会开口表达谢意,但一切尽在艾草中。
那个夏天,我在教室里点燃一根艾草绳,野艾的清香氤氲在教室里,淡淡的艾香,为酷夏增添了凉意,又让同学们免受蚊虫叮咬。我告诉同学们,这些艾草都是小花父母送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那些曾背地里偷偷喊小花父母“哑巴”的调皮孩子,也改口喊小花父母“叔叔、婶婶”了,虽然他们听不到,但他们能感知到。
校长早嘱咐好了全体老师,给小花家捐款的事情不要外传,但一定要让“艾草满校园”的故事散播开来,因为这些艾草里包含着爱心和一对聋哑夫妇最好的谢意。
那个中秋夜,我留了下来
文/吴建
25年前,刚从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异乡一所偏僻的小学任教。
说是学校,其实相当简陋:几间粉墙黛瓦的校舍,校舍前是巴掌大的操场,操场正中有一棵高大的歪脖子老槐树,老槐树上吊着一只锈迹斑斑的古铜钟。伫立在这座破旧的学校前,我的内心充满了陌生和失望。
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校长,他带着乡里人的淳朴笑呵呵地紧握着我的手,连声说:“欢迎、欢迎!”那份热忱,让我心中萌生的退意悄悄地远去。接过介绍信,老校长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咱校的五大员全是民办的、土老货,日后咱这村小就指望你挑大梁了!”老校长的话让我顿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上了几堂课,这里的孩子基础差得让我震惊:拼音基本不会,很多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三年级的学生12加12等于几都不知怎么算。上课时我费尽了精力讲解、点拨,可收效甚微,我有些泄气了。
白天身心俱惫,晚上的时间则更为难熬。夜晚,学校里就剩下我一人。昏暗的孤灯,老鼠在破败的宿舍里到处乱窜,四周农田里还不时传来各种动物的怪叫,让人毛骨悚然。我真想“打道回府”了。
中秋节的晚上,千家万户都在团聚。我被远方的亲情折磨着,踏着月色,一个人在校园里来来回回地徘徊,看圆圆的月亮在薄如蝉翼的云中穿行,看树叶将月光剪出斑驳的银片,看不远处农舍里灯光闪烁。忽然想到也该买一块月饼,算是过节的一点象征吧。可是,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二里外的小店却关了门。怅然回到学校,只见老校长站立在我的宿舍前,手里提着一个鼓鼓的塑料袋。他一见我便说:“你去哪里了?我在这已等你好久了。”得知我没买到月饼,他说:“今天是中秋节,我知道你一人在校孤单,特意来陪你。咱们进屋聊吧。”话语轻轻的,可那关爱之情却深入骨髓。进屋后,老校长从塑料袋里拿出月饼、藕饼、花生、红菱等农家小吃,还有一瓶自家酿的米酒。他先给我斟满一碗,又给自己倒了一碗,然后举起碗说:“小吴,在这偏远的村小里,让你受苦了。今天,我敬你一杯,感谢你能坚持到现在。”说完,他仰脖一饮而尽。
也许是这句话的缘故,也许是寂寞太久了吧,一向不沾酒的我竟也轻轻地抿了几口。酒,很香、很醇。一抹嘴唇,老校长又说:“说实话,这些年来,分配到咱这村小的教师也不少,可没有一个留得住的。大多数是一来学校看到这儿这么破旧、偏僻,转头就走。我知道你以后也是要走的,今晚我算是提前送送你。”听了老校长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们边喝边谈。老校长说,这儿的村民生活穷困,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知识,说到这,他眼含热泪:“多么希望你能留下来,多交给这里的孩子知识和本领啊!”言毕,他静静地望着我,目光里透出几许关切、几许期盼……
那个中秋夜,我真的留了下来,而且一留就是10年。后来,学校因规模太小而撤并,老校长退休,我被调入镇中心校任教。然而,纵是越飞越远,纵是回首不能,那村小的歪脖子老槐树,那勤奋憨厚的老校长,还有那个永生难忘的中秋之夜,都已刻在我生命里最重要的那张页码上了。
仁者无敌
文/游水方
港城已是杜鹃吐艳的时节,却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说家乡的一位老校长患喉癌已到了晚期,现在已不能下食,靠管子将流食注到胃里。我想,这消息与这杜鹃红艳灿烂的景象是多么的不合拍啊。按我的想象,他已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了。我该去看看他,去迟了恐怕见不到了。于是我约了学友爱心会的几个学生在一个夜晚去探望他。
老校长在六十年代就任家乡小学的校长了。他博学仁爱、正直无私、宽容豁达,倾情于教育事业,工作尽心竭力,调任的几所学校都十分出色,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校长。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教书岗位的时候,专程去拜访他,他深情地对我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只要你把爱心献给学生,你就会成为优秀的老师。”这一席话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也擅长书法,颇有名气,写的字雍容雄浑,端庄大气,自成一体。他退休后仍潜心研究书法,我常在各类书法展中见到他的作品。想不到他退休后的第三年却查出了癌症,现在已经十年有余了,这真是一个奇迹啊。
他家在二楼,我轻轻地敲门,想不到给我开门的却是老校长。我惊诧了好一会才和老校长打招呼握手。看得出,老校长也是十分惊喜,他朗朗地笑着。老校长瘦了许多,颧骨突出,满头银色短发,但精神显得很好,真看不出他已是一个癌症晚期靠插管注食的病人。
进入客厅,只见正面的墙上挂着好几幅书法,像是刚写好不久的,一幅写着“杏林春满”,其余几幅写着“仁者无敌”。字体个个骨力劲健,神采飞扬,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有谁相信这是一个癌症晚期的老人所写。客厅里摆着一张不算大的写字台,笔架上挂着几支大小不等的毛笔,显然这就是老校长练功的地方了。
大家落座后,我不无感慨地说:“老校长,你受苦了。”老校长说:“已经十年了,前后做了两次手术,现在肿瘤又长满了喉咙,咽不下东西了。还是医生有办法,在我肚子上装上导管,直接把流食注进去。如果身体还可以,适当的时候可再做一次手术。痛苦在我身上已不算什么了。不管多痛苦,我从不落泪,只有感动才能让我落泪。”老校长显得很平静,他说的仿佛不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我很感动,说:“这真是奇迹,希望奇迹继续在你身上延续。”他说:“我也希望如此。这多得医生的精心治疗。我写这‘杏林春满’是准备送给医生的。从前一个医生帮人治病,从不收钱,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上一片杏林,以褒扬医生的仁德。我也要给医生们种上一片杏林。”我说:“你身上出现了奇迹,当然要靠医生,但更是靠你个人的意志。”老校长说:“我写的‘仁者无敌’出自于梁惠王与孟子的一段对话,梁惠王担心被强大的邻国所并,孟子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没有敌人的。这条幅是对我个人的激励,我也把它送给朋友,与大家共勉吧。”仁者无敌,始终成了老校长心中不屈的信念。当得知我们成立学友爱心会时,他高兴地说:“很好,就像《爱的奉献》这首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把话题谈到平时的生活上。他说:“现在每天坚持散散步,写写字,还去市场买菜,最喜欢买那种小鲦鱼吃。现在吃东西,先将食物搅烂,过滤成汁液,再用针管通过导管注射到肚子里,我这口牙已无用武之地了。孔子说,食而不知其味,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说罢,老校长又朗朗地笑了起来,我们大家也哄然大笑起来。空气中流淌着一股春的气息,一股冲动的活力。奇迹不就是在这种活力中产生的吗?
把爱心献给别人,这是仁者的情怀。对待困难挫折,是那样的坦然,这是仁者的情怀。遭遇痛苦,却自个儿默默忍受,不给别人带来痛苦,这是仁者的情怀。老校长就是仁者,所以病魔在他的面前屈服了。在老校长的眼里,他的生命依然是春天。
告别老校长出来,心情轻松了许多,望着吐艳的杜鹃,我想,老校长不屈的生命就是一朵杜鹃,在盛放着不屈的活力。回来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不禁为老校长写了一首小诗:“笔作犁耙砚作田,美德广种万年传。仁心浩荡狂魔惧,笑看春花竞展妍。”过了几天,我收到老校长转送来一块字匾,上面是“仁者无敌”四个苍劲大字。
阳老师 阳校长
文/君珺
这说的,都是多年前的人,多年前的事了。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市中心一所学校教书。这所学校我太熟悉了,它有宽阔的篮球场,两幢教学楼,一座石头滑滑梯。自然,还有我难忘的阳老师。两个月前,我曾在这里实习,与阳老师朝夕相处。幸运的是,我不但分到这所学校,还居然和阳老师在同一个年级组。你回来啦?阳老师见到我,静静地说,像对漂泊归来的游子,这让我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
两个月前,我踏进这所学校,心里十分惶恐。那时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师范生,从没上过讲台。阳老师看出了我的紧张,她拉着我湿漉漉的手,鼓励我,不要害怕,你准能做一个好老师的!
阳老师四十多岁,个头不高,留着齐耳短发。她讲课语言简练,手势干练,站在讲台上就有一股看不见的气场。听完她一节课之后,我知道自己碰到了一位好导师。两个礼拜后,我第一次上讲台。现在我还记得我当年那紧张颤栗、汗流浃背的狼狈相,那一堂课糟糕透顶。阳老师像早已经预料到了,没有责备我,轻轻说,第一次都这样,下次就好了。在她的鼓励下,我扔掉包袱,当真越上越好了。这个时候,她却又换了一种口气,严肃地指出课的不足之处,反让我战战兢兢,意识到我目前只在小河小溪里,前面还有大江大海。实习结束前,我代表师范生上了一节公开课。头天,阳老师帮我抠教案,一字一句都不放过,一直忙到晚上。那节课很成功。走下讲台,阳老师迎着我,开心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知道,那节课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智慧,我只不过是前台的表演者。
和阳老师成同事后,她还像以前一样,在教学上无微不至地点拨我。她给自己班上学生留的作业,都不忘给我一份;她时常抽时间听我的课,分析课的优劣得失。我对调皮学生忍不住有些态度粗暴,她知道后严厉地制止我。她对我的生活问题也很关心,曾给我介绍过女朋友。第一个年纪比我大一岁,见了面她才弄清楚,直后悔地跟我说,弄错了,弄错了。那年代,还不兴找大老婆。第二个是对方一个闺蜜跟着一起来的,那闺蜜长得楚楚动人。见完面回去的路上,她见我一直默默不语,调皮地问,你是看上我闺蜜了吧?哈哈,她有男朋友了。阳老师曾在无人时拿这事笑话我,又说保证以后给我找个合适的。
后来,阳老师当上了校长。我到她办公室找她,说我想深造读电大。她沉吟片刻,点头说,这是好事,应该支持。她还叮嘱道,好好学,不断进步,当个优秀的老师。我读电大后,她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学费报销,还给我减了课时,使我有时间和精力搞好学习。但同时,她给我搁下一句话,学生学习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降!我没有辜负她,白天当老师,晚上(或者周日)当学生,互不影响,齐头并进。她很高兴。
有一段时间,局里一个科长经常来找阳校长,见了我的面还客气地点点头。我认识她,但不熟。我没想到她来学校跟我有关系。原来,她是来找阳校长商量,调我去局里工作,而阳校长不想放我走。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阳校长始终认为,我适合做教学工作,我的最佳位置就在学校,那才是最能发挥我才干的地方。也可能,在她心里,没有什么职业能比教师更神圣。她为了留住我,不惜得罪局里的领导。现在想来,阳校长的这个执念改写了我的一生。假如当年她放我走,我的人生无论如何不会和现在一样,也许更好,当然也许更糟。但我没有怪她,我知道,她是为我好。过了几年,她退休了。临走时,她看着我,说,那件事,你不怪我吧?我笑了笑,说,哪能呢。她点了点头,转过身去,默默地走出了她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学校。
阳校长退休两年后,因为各种原因,我还是调离了教育系统。那阵子,我的心一直揪紧着,很怕会遇见她,我很怕会遇见她那刀子一样射过来的目光。可惜,我没必要担忧了,因为,在那之后不久,她竟然患上绝症,突然病故了。这么些年,我有时候会想,假如她还健康地活着,我遇见她,她第一句话会对我说什么呢?
我想,无论她说什么,我都会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先道一声:对不起……
校长的笑容
文/许嘉璐
“滴答,滴答……”我伏在窗边,聆听着夏雨的声音,呼吸着夏雨绝无仅有的气息。这次夏天的到来,意味着我小学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啪”一滴泪花坠到了窗边。小学六年,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和老师谆谆教诲,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然而,校长的笑容就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一早晨,全体师生注视着国旗徐徐上升,一曲国歌奏完,校长手持麦克风,意气风发地站在国旗下。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讲讲关于学习的事情,同学们要热爱学习,多阅读多写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里,我要对许嘉璐同学提出表扬。”校长笑着说。“啊?!”我大吃一惊,周围的同学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我耸耸肩。“为什么呢?因为许嘉璐同学酷爱写作,她的作品也十分出色,常在《茂名晚报》上刊登,近日,她写了一篇关于纳税的作文,在《茂名日报》刊登了。我希望大家以许嘉璐同学为学习的榜样,向她看齐。”校长春风满面,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连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校长的话,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我的心底,更加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他给了我无以伦比的信心。
回到教室,看到桌面上放着字迹潦草的读后感,我默默地低下了头,在上个星期五,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读后感,参加校内评选,而我,却马马虎虎完结了事,丝毫没有认真去写,当时我巴不得快点儿完成,然后可以出去玩。现在想起校长让大家以我为学习榜样,我深感羞愧。最后我把这篇字迹潦草的作文留在了书包的底部。中午,我灵感迸发,用一个小时写好了一篇文章,同学们看了,连连竖起大拇指对我刮目相看。
校长的笑容,使我改变掉了马虎做事的坏习惯,同时激起了我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校长,谢谢您的笑容,您的笑容,永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幸福像香水
文/游水方
这次我遇见老校长很突然,也很特别,给我不少惊喜,心头涌起几许温热。
那年我毕业分配到这间学校,老校长还不老,是四十多岁的人,还不是校长,而是一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我初来乍到还不了解他,却听一些老师私下议论,说他是拼命三郎,连早读课也揽去了,有些老师不愿与他共班。我问何故,一老师说,他的教学成绩那么好,相衬之下,你不就落后了?我听了议论倒很想与他共班,因为我深知棋手只有与高手对弈才会有进步。不过我初出茅庐肯定不能教毕业班,但很想向他讨教。
一天晚饭后,我敲开了他宿舍的门。他妻子已把饭菜摆在桌面上,而他还在客厅墙角的桌子上埋头批改作业。他抬头和我打了一声招呼,又埋头写字去了。我凑近去看,他是在改作文。他写完了,说:“不好意思,我想写完批语。”我说:“你先吃饭,我看看你怎么改作文,学一学。”他说:“客套什么,都是行内人,有什么直说。”他去吃饭了,我便翻开一本已改过的作文本。我简直吃了一惊,他竟改得如此细致认真,改了错字错句,还有微批总批,写的字工工整整。我打开其他的本子也是如此,学生写的字也都工工整整。我心里震撼不小,改一本作文得花多少时间啊。他吃完饭过来坐在我身旁。我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想从他身上寻到特别的东西,却看到一脸的笑意。我说:“你这样改作文,得花多少时间啊?”他说:“教书是良心上的事,当老师就得勤恳、严格、认真。改作文如翻开写个‘阅’字,很快的,而学生还有兴趣作文吗?我要求学生写字工整,我批改就得工整。学生写字工整,就养成认真的习惯,对他今后的人生很重要。”我说:“你不觉得辛苦吗?”他笑着说:“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快乐往往在干事中来访。你在干事中收获了成绩,同样收获了快乐。”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他先后任上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他任校长后还坚持上一个班的语文课,不过他更忙了。他在忙碌中,学校的学风教风大大改观。他任校长的第三年,我却调走了。
想不到这次在参观文明村示范点时却遇见了老校长。在村前的文化广场,我见到他很惊讶:“校长,你怎么在这里?”老校长笑着说:“我是这村的,退休后回村里居住了,当上农民啦。”旁边的村干部对我说:“他是我们村的名誉村长呢。校长在村里德高望重,大家都听他的。他不单出谋策划,许多事都亲力亲为。只要他发声,村里的老板都肯出钱。”我笑着说:“哦,校长改当村长啦。”那村干部说:“这可是一点报酬都没有的,他还倒贴了电话费、车费,还捐款买图书。”
这条村能被列在示范点的行列,当然建得很不错。一幢三层的综合文化楼屹立在村边的空地上,楼前空阔的广场,有戏台,有球场,有乒乓球台,有健身器材。老校长说:“晚上,这里可热闹呢,妇女们穿着舞服在这里跳舞,男人在这里健身,或在文化楼上下棋、看电视、喝茶聊天,东西南北,三国水浒。没有谁去赌钱了,少了许多争吵。”
我们参观文化楼。一楼是会议室,二楼是村民小组的办公室,三楼是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排着一列阅览桌,几个书柜立在旁边,图书编了码齐齐整整地排列着。我说:“不少村也有图书阅览室,因没人管理,都成了摆设。你们是怎么管理的?”老校长说:“我来管理,几乎每个晚上都开放,我没时间了就交代别人。”大凡一件事情干一天两天、一星期两星期不难,难的就在于坚持,更难的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坚守。我对老校长肃然起敬,说:“难得,难能可贵,你还是那样的秉性。”他笑着说:“其实,我获得不少快乐呢,晚上那么多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大家都开心。记得爱默生说过,幸福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自己香了,别人也闻到香。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我明白了,他之所以无私地坚守,因他也收获了快乐。
一条美丽的村庄,一道靓丽的风景。我回头看着老校长,他依然是那副快乐的笑貌,这何尝不是人生一道幸福景观呢。
“校皇帝” ——谈校园里的人身依附关系
文/小不点
“校皇帝”——谈校园里的人身依附关系所谓人身依附关系,这里指上级决定下属的前程命运,下属则把个人前程命运寄托在上级身上的一种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封建式的人身依附关系,实际存在于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严重危害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已屡见不鲜。 学校这块圣洁的地方,已不是一块净土,社会上的种种不良习气之风也刮进了校园的角角落落。染上了带有封建仪式的种种陋习。吾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凡四十年,历经校园里的人身依附关系,令人厌恶,深恶痛绝,大部分教师敢怒不敢言,成了这块干净之地的一个毒瘤,无人敢碰,贻害无穷。镜头一:曾记那年,一个中学的校长,在校园里的一次办公会上针对他的几个下属的不同意见,吵的不可开交,这个校长发出狂妄的吼叫,“我是校长,我说了算!”弄的几个副手哑口无言。唯唯诺诺地坐在那里胆战心惊,心里嘀咕,就怕得罪了“主子”丢了乌纱穿了“小鞋”。随后众卿在一旁齐喊“嗻!”拍拍袖子结束了上朝,退朝后各自行事去了。这种一人说了算的议事方式在我们的学校里难道还少吗?在学校校长有绝对的话语权,他的话就是法官最后落下的响锤,没有一丝的再变。民主集中制在这里只是虚无的外壳。议来议去,最后都是校长的主观意断在起作用。看似热热闹闹的“民主”,最后都得被校长事先想好的意见所代替。其实,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话语“霸权”,不但在学校,也是官场的一大“强权”。幕僚在一起议事,下属先看看一把手的脸色。这是很大一部分官场人的心理活动。镜头二:“奉天承运,皇帝昭曰,”一个不满五年教龄的青年一般教师被校长一言堂任命为这所学校的“宰相”,众卿张口结舌,面面相觑。台下人员一片唏嘘。只见这位“宰相” 跪地叩首,口悬“皇恩浩大,谢主龙恩!”这种违背组织原则的任命方式难道在我们的学校里不存在吗?校长的意见就是圭臬,非但如此,这位“宰相”与主子形影不离,主子即使调往它校也要把他带上,紧跟其后,成了在异地的“中坚”,在它校搞起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换“马”。美其名曰:“调整班子,统一思想”。其实质是“画圈站队”,“翻烧饼”,培养羽翼。此为人身依附关系在组织形式上的体现。镜头三:精心编织人身的依附关系网,一竿子插到底。抓住张网的缆绳。学校的林林总总的大小头头,全由校长来参与任命。科室主任、年级组长,甚至班主任都是校长看人下碟。曾经有一个教师提意换一个年级组长,校长分析后,这个组长掌握着年级上不少的从学生那里收来的资金,并曾经私下给过他隐形的好处,还是不动为好。为了扎紧这张依附关系网,利用自己可控的绩效工资,不惜舍调全体职工的利益,美其名曰的“奖励”关系网上的一切人。把他们紧紧的编织在关系网的每一个节点上。发挥着“纲举目张”的作用。纵观这几组镜头,在一些学校里,校长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老大”,一人说了算普遍存在,校长的权利临驾于党的领导之上,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干脆校长书记一人干,无拘无束,把学校搞成了一个独立王国,更没有党的监督和参与。更有甚者,书记校长相互“内耗”,互不服气,“党务”和“政务”相互排斥,也就没有了相互通气,更奇葩的是,校长开会不让书记参加,把书记视为“敌对”一方。真让人唉叹!只因为有了校长的校内独断,用谁不用谁那就是校长的一句话,上面起用的那个“宰相”,在教学一线根本没干几年,而其他在教师一线提拔起的优秀副校长且群众威信很高的人却置之不理,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在群众心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但这位校长下台,那么这位“宰相”的仕途令人担忧。必然将遭至朱元璋废宰相的恶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党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剪去了教育领域的朽木枯枝,正在摘去用人腐败的毒瘤,建全党的组织原则,使教育之树重新换发了新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换去历史的镜头,教育的春天定会绽放出鲜艳夺目的光彩。在人类的历史上流下全新夺目的影像。2022/5/24怀念我的老校长
文/颜克存
2012年,刚离开大学象牙塔,走上工作岗位,那会儿的我,在去工作单位报到的第一天,就很幸运地遇到了在后来工作和生活中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人,他就是我亦师亦友的校长郑兴胜。
现在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年去单位时报到的情景,当我把电话打到校办的时候,郑校长竟然放下手头工作亲自走出校门来接我,这让我很是感动和惊讶,被他如此礼待自己下属的为人而深深折服。
上班后,郑校长不仅在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也在工作中给我以指点,督促我进步,帮我改掉了潜藏在脑海里的懒惰思想。
在单位里,我是一个外地人,家在千里之外,一年除了寒暑假和逢年过节,难得回家几次。郑校长为了让我在单位住得安心,有家的感觉,特意把学校留给他自己的校长居室让给了我。他的这一举动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把我当作下属看待,也是把我当成了他的好朋友。
学生时代,我最怕的就是写作课,每次都要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最后写出一篇不伦不类的作文滥竽充数,应付老师检查。然而到单位之后,郑校长恰恰把这项对我来说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尽管那时我极力解释自己实在不是写作那块料,但他依然坚持说写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为了让我尽快适应这项新工作,他把平时积攒收藏的书都给了我,叮嘱我每天读一点、写一点,并在第二天上班时问我读了没、写了没,以此来督促我把读书写作提上日程,落到实处。
在郑校长的精心栽培和悉心鼓励下,三年时间,让我成长了不少,我终于能从之前的笔下无语改变成了能够写出一点语句流畅的小文了,其中有些还有幸被报刊发表。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就是我学习写作的启蒙老师。当我看到自己的第一篇小文发表时,我心里无比激动,迫不及待地把它拿到校长眼前,感谢他在过去三年里为我辛勤的付出,让我闻见了书香。现如今,他由于工作调动已经离开了,不再是我的领导,但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给我的莫大帮助,这份恩情,会让我一生难忘。
假如我是校长
文/江翰书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让每个教室都安一个空调,让同学们不用担心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了,让教室里冬暖夏凉,让同学们安安心心地学习。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在校园里种很多的花草树木,让校园春天是花园,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我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一起开心快乐地玩着游戏。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处处为同学们着想,在好的环境下快快乐乐地学习。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让老师少布置些作业,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更多的科技知识。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让图书馆借来更多的书,而且让每位同学可以借到自己想看的书,增加他们的知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那时年少
文/洪妍
缘于课本里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那个傻不拉几的黄毛丫头的心,完全被那些穿绿军装的人征服了。
恰在此时,班主任韩老师生病住院。他住在当时的恒口285部队医院。我与同班同学明霞都是住校生。韩老师带信让我们俩下午放学后到医院帮忙照顾他一下。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我们没有半点儿犹豫。
那段时间,每天写完作业我俩就相约到两公里外的医院。让我们好奇的是与韩老师同一病房的那位大哥哥,他拄着一双拐杖在病房里蹦来蹦去,自己照顾自己。听韩老师说他是一个军人,就在咱们的汉阴县当兵。一说军人,我俩肃然起敬,再一听口音便知道他是陕北人。从此,我们在照顾韩老师时,顺带帮他打水、买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次,他都极力说自己能行,可我们根本就不听他的,争着做,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半个多月后,韩老师出院了,我们本想继续到医院帮忙照顾军人大哥哥,可他怕影响我们学习,坚决不同意,让我们不要操心。我们只好与他道别。
一天,校长在操场上例行讲话 之后,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封牛皮纸信封,对着全校师生大声宣布,这是一封来自部队的表扬信,念给大家听一下,希望全体师生都向这两位同学学习。我和同学们一样,踮起脚尖、竖起耳朵想听听是哪两个同学做了好事还不留名。听着听着,我的脸就发烧,偷眼看明霞,她和我一样,我们赶紧低下头,极不自然地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仿佛做贼一般十分尴尬。谁知校长越表扬,同学们的好奇心就越强烈,一个个都用火辣辣的眼神看着我们,嘴里还不停的啧啧称赞。散会后,女同学们更是围着我俩问长问短,搞得我俩非常不好意思。
自那以后,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和明霞就躲在教室外讨论军人大哥哥的病情。我们猜测他可能已经不用拐杖了吧,甚至可能已经开始大大方方跑步出操了。有时候,我们又莫名的惆怅起来,万一这一辈子他好不了咋办?有一天,在一阵沉默之后,我鼓足勇气,羞涩地说,要不是咱们还小,我情愿经管他一辈子呢。明霞望着我的眼睛,抢过话头说,就是呢,我也这么想的,只是不好意思跟你说。
接下来,我们商量给大哥哥写一封信问候一下,顺便打听一下他的病情。可是不知道他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想来想去,只有找校长要。为了不让校长怀疑我们有不纯洁的想法,我们编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总算把姓名和地址弄清了。信发出去以后,我们天天掰着指头算,估计大哥哥应该收到我们的信了。说不定他正在给我们写回信呢。每天,只要邮递员的身影一出现在学校,我们不由自主地蹭到跟前,假装等人或者干别的事情。直到第21天,邮递员从一堆信中拿出一个牛皮纸的信对校长说,这封信是写给两个学生的,你看看是哪个班的。我们赶紧跑到跟前,用余光一瞟,真的,就是大哥哥写给我们俩的,那字刚劲有力,潇洒大方,就像大哥哥一样。不等校长询问,我们拿起信一溜烟跑到教室背后,小心翼翼打开封口,大哥哥那和善、英俊的脸庞就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了。
之后,我们陆陆续续给大哥哥写了好几封信,总能收到他寄来的回信,信中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记得在我们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还收到了大哥哥寄来的一个笔记本。当时,那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笔记本,湖蓝色的底子上印着王昭君的头像。我一直舍不得使用,直到我考上安康第二师范后,才拿出来抄录我喜欢的文章和词句。
就在初中毕业时,我和明霞一心想到部队去当兵。一打听,女兵基本上轮不到普通人去。明霞因近视死了心,我折腾一回也白搭。韩老师知道后,特意到部队借了几套军装,请来一个照相师,让我们在学校的花坛边照了一些照片留念,算是了了我们的心愿。
岁月在不经意间把人的韶华带走,一眨眼,三十余年已经过去,我和明霞都不知道军哥哥现在是否安好?
校园风波
文/朱统元
小王毕业这年,在他所处的这座城市,工作难找,就业压力大。从农村出来的他读了这么多年书,能考上一个工作是他对父母的一个交代,只怕不知道招考信息,一旦知道哪里有招考,总少不了他,几次考下来他和同学A一样一次次落选。参加第一轮特岗教师招考他和同学A本可以被录取的,想着太远、太偏僻了就没有去。终于等到第二轮农村特岗教师招考机会来了,虽是偏远县份他和同学A还是报名参加角逐并庆幸录取。
带着欣喜及服务山区教育的憧憬。小王及同学A踏上特岗征程。从小王居住的这座城市到录取他们的学校一路上都是蜿蜒的山路且部分地段是泥泞、砂石路。也许是脱贫心太切这贫穷的边陲小乡很重视教育,县里、乡里、学校各环节都有人来接新来的教师,每到一处都有香喷喷、热乎乎的布依族美味佳肴招待老师们,每每遇到村民都是面带微笑,热情邀请老师去家做客。
“小王,这几天持续下雨路太滑,车子骑不来,你的行李先寄存在镇上,后天,你嫂子来赶集,顺便牵马来驼你的行李。”
“今天我们从这里下到河谷涉水到对岸,爬过那边三座山头,再下到河谷就到了。”
话别了同行、热情好客的餐馆老板,虽一路颠簸小王心里热乎乎的,正要准备拿行李时校长的一席话,小王顿时觉得被凉水浇了头。
俗话说“人无三分银,地无三里平”小王一路上只见散落在山腰或河谷一带零星的吊脚楼村落。小王的学校坐落在河谷边上,周围两公里范围无人家户,可谓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里是进出几个村寨的交通要道,为照顾几个村寨适龄子女上学,在这里修建了一所完小。校长买了对岸的碾坊,安了家。这里虽说简陋但方便校长守校、管理、上下班。校长的妻子是村里唯一的卫生人员,在这里经营小超市、小诊所。
小王到校后暂无住所,吃住只能在校长家。一天小酌几杯时校长就会提起现在住的地方太简陋、学校也无教师宿舍,老是留不住老师,准备在教学楼旁边建一栋房子既解决新进教师住的问题,又解决自己住的问题。
小王本以为校长酒后说说而已,没想一月后周末的早上醒来时学校操场一角有几个人在划线。
“今天日子好,划好线就开始挖地基了。你也来帮我参考如何布置教师宿舍,反正让以后你们好住嘛。”小王走近时校长面带笑容地对他说。
“这点不是学校的地块吗?”
“是,是学校的。”
“沟渠这部分我记事以来就是荒的,后来学校挡水墙建起来后这里就自然形成沟渠了。”
“我建这个房子要占用学校的一点土地,以后这部分建起来的房屋就给教师作宿舍。
“像你们这些远方来的教师,就可以住新房子了。”
校长这么一说,小王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条件较艰苦的异地他乡从教,毕竟遇着一个关心下属的校长。
“要是能把沟渠旁边的土地用自家土地置换过来,跨过那道坎(学校挡水墙)那就好了。”
“那家人是死脑筋,不换,出钱买他家都不同意啊,兄弟。”
小王这么一说校长脸上霎时变红了。
“老哥跨过那道坎该多好啊。”
“为教育事业我愿意奉献,学校出点土地,我出资金、劳力,建好后我愿意无偿拿出二楼三个卧室作为教师宿舍。”
小王还是有种不祥预感,校长建房能否跨过那道坎呢?
校长说干就干,第一天划线,挖了几米地基,第二天村里来了几个人一起帮忙校长挖地基,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校长在学校边建房子,他家在这里没有土地,老李家没有卖土地给他,难道是学校卖土地给他建房了?”
一向寂静的小村庄,因校长建房而显得热闹了。课间时间校长似乎觉得部分老师也在议论他建房的事,觉得老师们的眼神里尖尖的刺狠狠刺向自己,校长整天心事重重。
“长期以来我校留不住老师,就是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建教师宿舍是当务之急,是实现我校教师安居乐教的有效途径。目前,没有教师宿舍建设项目,学校也没有经费。为能让这偏僻的学校住得下、留得住新进教师;为让我们的孩子能接受新理念、新教法;为确保我们队伍新注入的新鲜血液永驻,我愿意用自己的钱来修这个教师宿舍,但需学校出点土地。
“星期六,才划线挖地基,这几天就有群众说闲话,个别教师也有意见,今天召开这个会就是看看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形成文字依据。
“同志们,大家清楚我们学校教师长期以来都是本村人,除我为科班出身,其他均为民转公教师,前年招考进来一个教师,来看没有宿舍就走了,教师宿舍是必须建了。
“学校出点土地,或者卖点土地给我。请大家各自发表下意见。”
会议室鸦雀无声了一会儿。
“教师宿舍问题一直是我们学校的大问题,没有教师宿舍确实留不住新进教师。能争取建设,将有效避免群众说闲话。”校长再次叫大家依次发言。教务主任A说。
“学校出土地、你出资金、劳力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好划分。”总务主任B说。
“必须得划清所有权、使用权。避免将来发生纠纷”教师C说。
老教师D、E……依次发表意见。
轮到小王发言了,他很纠结,因为会场的气氛不是那么融洽,大家对校长占用学校土地建房一事几个代课教师没有明确表明态度,因为他们得罪不起校长,得罪了说不一定明天就不能代课了,只有几个民转公的老教师提到使用权、所有权不好划分问题,也不明确反对。小王该怎么发表意见呢,自己从进这个学校起,吃住都在校长家,要是今天在会上当着大家反对校长,那不是得罪他了吗,自己住哪里、在哪里吃饭呢?
“教师E的意见很好,要不就先把教室隔一间出来先将就住着,也可以煮饭。”
“校长建房一事大家商量拿出一致意见吧。”小王说。
小王说完,会议室又沉寂了很久。
“时间也晚了,大家还要赶路回家,干脆这样,我拿点钱出来给学校,学校把土地卖给我,协议我也写好了,我读一下大家要是没有意见就在协议上签个字。”
校长读完后,又沉寂了很长时间。
“我看协议还是用A4纸打出来好点,今晚加个班打出来,明天教师们再签字嘛。现在时间也晚了。”听着教务主任这样一说,沉寂许久的会议室一下有了生机。
第二天早上校长起得很早正在办公室打土地买卖协议,突然接到教辅站电话说今天下来核实相关事情。校长一下紧张了,这定是群众或某某教师举报到教辅站了。教辅站纪检组到学校来找了校长及部分教师谈话,校长出来时脸色苍白。
后来,教辅站纪检组组织全校教职工开会最后宣布了上级的决定,令校长立即停工,撤销校长职务。
几年后小王与原校长重逢,“校长”感慨万千,近来看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他觉得自己很庆幸当初建房没“过坎”,导致事业也没“过坎”但在寨邻、同事、组织的及时提醒下他过了人生这道“坎”。
相遇
五年前她在一家国有公司,作了业务也作了财务,公司鲜花似锦的日子却已远去,只是守着一堆旧账苟延残喘。她是那种希望把生活绷紧了,忙忙得飞起来的人,积极地接了一宗大额清欠任务,释放她的热情。
她每天两三趟的跑,感动了对方的小会计。唏哩哗啦给她翻出好几本账,一边还快人快语:欠人家这多钱,害人家工资都开不上,对对账本还有啥说的?她对着双方账上表述的同一件事,紧蹙双眉:怪不得这家私企老板的办公室里高悬省市一级领导的笔墨,深海蛟龙啊。这有理和无理的账目后,不是简单的事实,而是让人陷入迷雾,清醒后却身处残垣断断壁的绝望。
她成为“忙人”,双方老板都跟她谈话。私人老板嘲笑她太嫩,告诉她一边儿玩去吧。自己的上司怒斥她“我哪能随便把国有资产扔在外面?你怎么查的?怎么说的?注意后果。”后果是她不久便被“优化”了出来。请被她连累了被裁的小会计吃了一顿赔罪饭。
事情过去了,她在街上飘荡过,又进学校“回炉”,才又端上了教师的饭碗。学生们对她的欢迎成为她忘我工作的快乐。想起那次下岗,她说“是被剥夺也是被解放。”
一日校长请她过去,一位家长领着转学的孩子。那孩子一身名牌,嘴里不停嚼着泡泡糖,脚上的耐克不耐烦地踢着,两眼从她的校长的肩上散漫地望过去,“安排他坐第三排,中间。对眼睛好。”家长发话,校长微微点头。她却一眼认出那老板——那位让她玩儿去的老板。
老板也想起她来,四目相对,多少事起起落落……那阳光下的少年,站在他父亲的阴影里,也站在她伤心的往事里。相遇在课堂内外,她的目光不由得沉重。
是夜,这幕幕相遇绞得她心痛。
人不可貌相
文/月下小仙
人不可貌相
文 /月下小仙
前几天在中山路,见众人围观不知何故?上前细瞧,只见一潇洒男青年,穿戴讲究,气度不凡,被两个其貌不扬的男子揪住,嘴里一个劲地说"捉賊".我左看右瞧,真瞧不出这个青年哪点象贼,斯斯文文的分明是个读书人,再看他那身打扮不是富家子弟,起码也是个不缺钱之人啊! 分明是那两人贼喊捉贼。一时间,我真想看个明白。不一会110来了,带着这位体面的哥上了车。一店老板说:咳!我早知道他是贼,他常来我这儿找食。你瞧,我这眼力又错了,以貌取人。
生活中以貌取人的事真不少,你说这是不是人性的弱点? 连哈佛大学那高智商的校长也犯过这错,一直被后人耻笑。
有一天,一对老年夫妇来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办公室门前,要见校长。秘书看这对老年夫妻穿着皱巴巴的衣服,一副平民模样,好像刚从乡下来,就拒绝了他们,说"校长工作很忙,他没有时间见你们。"妇人说:"好,没关系,我们等他。"他们便坐在那儿等,秘书以为他们会知难而退,谁知他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秘书于是告诉了校长。校长为了打发走这对固执的夫妇,便约见他们。老年夫妇对校长说:"我们的儿子曾经在哈佛上学,但是他现在死了,我们想在校园里为他留点纪念物"校长打断了他们的话:"对不起,我无法满足你们的要求。如果每一个在哈佛上过学的人,去世之后都要在校园中留下纪念物,那哈佛大学不就成了墓园吗?"
老年夫妇解释说:"不,我们的意思是捐建一座大楼。"校长觉得好笑:"你们知道捐一座大楼要多少钱吗?"老年夫妻摇摇头。校长自豪的说:"我们所有的建筑值750万美元。"
老年夫妻听完,不言语了。过了一会儿,这对老年夫妇说:"建一座大楼只要750万美元,我们何不建造一所大学呢?"校长听完,以为他们是痴人说梦,就转身离去了。
不久,一所大学投入建筑,投资方就是这两位老人,大学就以这两位老人的名字命名,叫斯坦福大学。后来这位哈佛校长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以貌取人,由于自己的自大不仅失去了一座大学,还在同行中多了一位竞争对手。
中国有句俗话: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大千世界,人有形形色色,以貌取人肯定不可龋现如今的人喜欢以貌取人, 我想人还是纯朴些好,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事物,更不要太势力了。
朋友,请你喝杯酒
文/刘必报
暑假席凉在家,上网看电视,无忧无虑,我真是自在。太多时间也会想起我的朋友,他,一个小学校长,无须我说敬重之类带有巴结讨好的话,确确实实是一位好校长,是我机遇中太多感动的一位朋友。
工作中认识了他,不在一个单位,学习班轮训中的初次接触,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极有天才的学习演讲,独具风格的课堂教学。他谦和礼貌,极具人格魅力。我崇拜在心里,记住了他。
无独有隅,我调进了他所在的单位。应该算是我接近他最好的机会,可他升职为教导主任了。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不喜欢和当官的打交道,我不想借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理应和他走不到一起,然而,我想错了。你不惹他,他来惹你。是的,他走近了我。想不通,他干吗对我那样的好?
好在啥?他经常来我宿舍,谈些啥?非闲聊,都是探讨备课和上课一些方法和技巧。谦虚地说,他确实是我教学上的恩师。
最让我感动的,他居然请我喝起酒来,没有别人,就是他和我。一片盛情,我醉了,忙坏了他,守着我一夜。我真过意不去。
他体贴关心,善解人意,做了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事。帮我跑职称拉票,带礼物看望生病的我,历次向上级、领导举荐我,多次协助我参加一系列的教学比赛活动,……我不知变通,木瓜一个,始终站在最基层的岗位,站在三尺讲台上,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他尽力了,我记在心里。
我和他相融到一起了,促膝谈心,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凭着实力被提拔为校长,独当一所完全小学的最高领导。他把我也带到了身边,辅佐他的工作。毫无建树的我,他一点也不厌弃。仅凭这一点,我特敬重他。
朋友之交淡似水,在不知不觉中凝结最珍贵的友谊。我记下他的点点滴滴,不曾想有叙不完的事,汇聚一起,恰似汹涌的大海,滔滔奔流着,时刻抨击着我的心。
他最有领导才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他领导的这所学校有着无比的生命力,各项指标在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综合排名全县榜上有名。花园式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这所学校学习。
平易近人的好校长,我永远的朋友,用不着我提他的名。我为人低调,含蓄一点好,你知我知,一切都在不言中。
又想他了,发个信息过去,我对他说:“明天,请你来我家喝酒!”朋友本就是这样,不需要挂在嘴边说太好听的话,平常话不是情亦有情。“一定的!”他的信息过来了。
明天,以后的一天的一天,我和他,亦非如前,一天的一天。时间在流逝,我和他的友谊,焰更明,光更亮!
责任,童年和一辈子的记忆
文/渔火
“东方,东方,上课啦!”
校长一声大喊,如同晴天霹雳,震得大地在响,名叫东方的小男孩,如梦初醒,连跑带爬越上台阶,拉响那个挂在屋檐口的铜钟。
那个钟声陪伴他五年时光,尤其是后面三年,他有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就是负责敲钟,用“敲”其实并不十分恰当,用“拉”或“摇”更恰当,一条长长的细绳,或铁线紧紧绑住钟锤,随着细绳或铁线的摆动,钟锤撞到钟壁,铜钟就咣咣当当地响,这是上下课的信号。
他没有想到小学阶段的最后三年,他要接受这个不算繁重的任务,一干竟要三年,而且不能有差错,他不允许自己有差错,自从接过师兄的班后,他尽职尽责,准时按点地拉响那个钟。
而唯独这次,他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太尽兴了,竟忘乎所以,忘忆了上课的时间,竟然没敲钟,整个学校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学生没回教室,老师也没有进教室,校长站在阳台上,撒破喉咙大喊,东方一激灵,浑身一颤,糟糕怎么忘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校长大喊,喊他的名字,上课啦,而他竟然忘了自己的职责,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义务。
敲钟并不是多大的事,但也不是小事,就因为他没有拉响那个铃,整个校园沸腾一片,像节日那样地狂欢,整个学校没有沉静下来,他没有想到,还好校长认识他,也允许他犯这样的错,并没有批评他,而他也就在这份守时的约定中成长,长大后被自己理解为责任。
多年后,他成了一所基层小学的校长,学校离家远,地处偏僻,远离镇区,那是一个令人丧气,提不起激情的地方,但他就凭年少时的那份笃定,认真,甚至如他说的责任,上好每一节课,当好每一天校长,他没有沮丧,没有别人想象的沮丧,他应该沮丧,但他不,依然饱含着热情,激情,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当然,他也不认为校长算什么,他不是官,他只有一份责任。
以前敲钟的时候,数学老师的课很精彩,他很想认真听,绝不分神,但还是不时地瞄一下手表,下课了,还是要准时敲钟,他铭记于心,这是他神圣的职责,也是一份细小的认定,让他变成一种操守,因为自一次不经意地疏忽,让他记住了一辈子,整个学校还在喧哗中。
给老校长扫墓
文/姜仕贵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去扫墓的地方离学校并不远,就在学校附近的龙王庙水库上面,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举着花圈带领全校师生,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幽静小路,走五六分钟就到了。去扫墓的对象是很久以前我们那个乡村小学的校长,他叫蒋玉华。
每次去扫墓都是胡校长主持。一路上,他嘱咐大家不要踩踏到老百姓的庄稼。大家都知道,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那个时候,很多农户播种的玉米、瓜豆都陆续破土而出长出了嫩嫩的小芽。老师叫大家注意脚下,不要踏到老百姓的庄稼,所以我们很小就懂得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的道理。
扫墓的时候,我们还会捎上几颗白杨树苗,一些同学带上水桶、锄头等劳动工具。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分工协作,一些同学到水沟里提水,一些同学负责挖坑,在蒋校长的坟墓周围种植上树苗。过后,就分班级分小组轮流去给树苗浇水灌溉,让小树茁壮成长。
依稀记得,在扫墓过程中主持人对蒋校长的一些介绍。很久以前,农村缺资少粮,没有实力办学校。为了能够让适龄儿童都能够上学,在蒋校长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到山上砍树,用大队的拖拉机去拉石头来砌墙,为了让小孩们能够早日进入学堂,很多时候都是披星戴月地劳作。很快,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座乡村学校很快就建起来了。村里的一些"文化人"来当老师,适龄儿童报名入学。这样,学校就开学了。
主持人嘱咐我们,一定要学习蒋校长的敬业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争取走出山村,到更远的地方去读书、工作,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争光,反哺家乡。
确实,很多学生都没有辜负老师的嘱托,纷纷考上了中学,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了名牌大学的都有。最后,有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的,有进企业的,有在省城当公务员的……
又是一年清明节,那年,那山,那水,那些人,那些事都还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
宽容是金
文/郁惠英
宽容不仅是“海量”,更是一种修养而成的智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特殊生(学习上有困难、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时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和足够的耐心呢?学生犯了错,尤其是连续几次犯同样的错误时,一些教师往往怒其“屡教不改”而给予了严厉惩罚。然而此种“惩罚教育”虽然“立竿见影”,但其功效却是暂时的。孩子往往还是会忘记自己当时为什么受罚,没有真正地觉悟道理。英国着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曾说起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读小学时因偷偷杀了他的爱犬而给我处罚的一位校长,在我心目中,他是最好的老师”。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爱犬?这显然是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可轻饶的错误。可是麦克劳德先生显然遇到了一位宽容的校长,他得到的惩罚是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各一张。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校长的胸襟,以及这位校长的英明。在学生严重触犯了他的私人利益后,仍能以这样理智而宽容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正是这个高明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最终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来得更强烈”。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中,适当运用宽容的手段,在工作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是一种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的艺术,你会从中体会到宽容的魅力所能达到的非凡效果,你会看到宽容的心是那样美丽。